丹山深处寻靛韵,青春助力薪火传——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探访南丹里湖瑶族乡非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22


图/培宁 刘振权 文/韦杏霖 朱秋燕)2025年7月15日,信息工程学院“丹山靛韵,非遗薪传”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用脚步丈量非遗传承之路,在对话、体验与调研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生生不息

传承人“说艺”:一针一线都是民族记忆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金秀的工坊里,蓝靛染布挂满屋檐。她拿起一块扎染方巾,指尖划过细密针脚:“这‘万字纹’是奶奶教的,当年躲在火塘边偷偷学,如今教给百十个徒弟。”从学艺的艰辛到创新的尝试,她的讲述让队员们明白,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

 

 

“剪刀功夫”撞上“靛蓝魔法”

剪纸的“刚”与扎染的“柔”在此相遇。队员们与当地居民一起剪纸,红纸在剪刀下跳芭蕾,转眼成窗花、变戏文。非遗剪纸,用镂空的浪漫“像给扎染开了扇窗!”队员们的惊喜,藏着传统技艺碰撞的奇妙化学反应。

 

 

里湖瑶族乡调研“寻艺”记

队员们带着问卷走访村民与孩童,和白裤瑶乡亲聊扎染技艺,听他们讲纹样里的故事,也向孩子们了解对扎染的认知。一问一答间,藏在日常里的非遗细节,随烟火气慢慢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