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传承 实践绽放文化新彩——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以多元形式激活传统技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22


 

图/培宁 朱秋燕 文/朱秋燕 刘振权)2025年7月16日,“丹山靛韵,非遗薪传”实践团队深入地方开展“三下乡”活动,通过探访非遗博物馆、学习猴鼓舞、创新传播形式,让扎染与传统舞蹈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博物馆里寻根脉:触摸扎染的千年温度

团队走进非遗博物馆,在泛黄的古籍与老物件间解码扎染技艺。扎染方巾上的蓝白纹样,藏着先民对自然的观察;靛蓝染料配方手稿里,“反复浸染、阳光晾晒”的古法透着时光沉淀的智慧。队员们边记录工艺流程,边用镜头捕捉细节,感受每一针扎结里的历史对话。

 

鼓点声中学传承:跳出猴鼓舞的生命律动

“这舞姿里有祖先的跋涉,也有神猴的灵动。”在传承人指导下,队员们学跳猴鼓舞:弓身塌腰模仿猴子的警觉,抓耳挠腮再现其伶俐,腾跃踏步复刻祖先迁徙的坚毅。汗水浸湿衣背时,伴着铜鼓与皮鼓的共鸣,大家渐渐读懂舞蹈里族群的生存智慧。

 

创新舞台展新颜:山水间秀出非遗新韵

直播间里,队员们逐一展示队友设计的扎染作品——印着传统纹样的帆布包、飘着靛蓝花影的方巾、拼接现代剪裁的卫衣、缀着灵动图案的帽子,边演示创作细节边讲解设计巧思,单场吸引许多网友互动。

 

当地特色瑶寨的走秀更添韵味:依山傍水的石板路上,队员们身着扎染服饰款款走来,蓝白纹样与古桥流水、青瓦木楼相映成趣。风吹过,方巾与裙摆随山风轻扬,古老技艺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里,既显民族底蕴,又添青春活力。

此次实践中,学子们既是非遗的学习者,更是传播者,用青春力量让古老技艺走进更多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