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信息工程学院 梁培宁 刘振权 文/信息工程学院 朱秋燕 覃阳刚)2025年7月13日,信息工程学院“丹山靛韵,非遗薪传”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沉浸式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扎染技艺,让非遗传承在实操中扎根。
国遗大师匠心亲授:一针一线解锁千年扎染密码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金秀现场开课,揭开了瑶族扎染的神秘面纱。她亲手示范“扎—浸—氧—漂—晒”核心古法五步,深入阐释八角纹、回字纹等图腾的厚重文化内涵。更倾囊相授蓝靛发酵49天的独家秘方,让学子们领略“活色生香”背后如孕育生命般的匠心。实操环节,何大师手把手点拨,精准纠正扎结力道,短短十分钟,队员们便领悟了“松紧一致、疏密生花”的创作精髓。


从指尖到匠心:青涩之作烙印非遗新生
在何大师的悉心引领下,队员们全程亲历扎染创作:精心挑选棉布纹理,细心勾勒瑶族纹样,指尖反复调试结绳松紧,屏息凝神间,见证蓝靛在布面晕染渗透的神奇蜕变……当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作品历经氧化、漂洗、晾晒后缓缓舒展,蓝白交织的独特纹样惊艳亮相。这些虽显稚嫩却饱含诚意的作品,正是当代青年与千年非遗文化的一场深情对白。

青春注新能,薪火永相传
这场沉浸式研学,不仅让信息工程学院师生真切触摸到非遗传承的温度,更以青春的视角与活力,为古老的瑶族扎染技艺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生动诠释了“非遗薪传”的深刻内涵,让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让青春力量接续文化薪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