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 镜头笔触传承——信息工程学院“丹山靛韵·非遗薪传”社会实践队出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16


(图/信息工程学院 梁培宁 刘振权 文/韦杏霖 覃阳刚)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怀揣青春实践热忱,2025712日,信息工程学院“丹山靛韵·非遗薪传”社会实践队整装出发,抵达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正式启动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此前,队员们已接受了系统、专业的行前培训,为深入基层、记录传承做足准备。

 

镜头定格乡情:专业拍摄点亮实践观察眼

出征前的首场培训由朱秋燕老师主讲,围绕“如何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解析构图、光线等技巧,强调镜头的社会意义,建议捕捉村民劳作、孩童笑容、新旧村貌等细节,通过优秀作品分析启发队员用影像为乡村振兴留档案。

 

笔尖传递乡音:新闻写作凝聚“传承”之力

出征前的新闻稿撰写培训由韦杏霖老师主持,结合“三下乡”宣传需求,拆解消息、通讯等体裁写作规范与技巧,强调标题、导语、主体写作要点,要求新闻真实、及时、贴近,鼓励队员们深入挖掘非遗传承背后的动人故事和鲜活实践案例扩大实践影响力。

 

平安护航乡行:筑牢实践安全生命线

安全是实践成功的基石。压轴的安全教育由郑纬华老师主讲,围绕交通安全、人身财物安全、住宿饮食安全、野外活动安全及应急处理预案展开,结合真实案例,为队员们敲响安全警钟,要求大家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遵守纪律,确保“开开心心下乡去,平平安安返校来”。

 

肩负使命,整装出发。全体队员将扎根基层,用信息学子的知识视角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敏锐的镜头捕捉非遗神韵,以灵动的笔触书写传承篇章。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实践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他们的青春,将在服务奉献的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为非遗的赓续薪火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青春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