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文化NEWS

鼓脉相承:一场跨越千年的青春对话——广西建院学子非遗传承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28 来源:

为深化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鼓脉相承”壮族会鼓非遗传承实践团12名师生于7月17日至21日赴马山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国家级非遗壮族会鼓为载体,创新研、制、练、演全链条实践模式,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数据筑基科学调研锚定传承方向

实践团抵达后即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壮族会鼓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当代发展等课题深入研讨,制定“调研-学习-实践-传播”四阶工作方案。实践团深入城区社区、乡镇村寨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系统分析民众对会鼓文化的认知度与传承需求。从青少年参与意愿到文旅融合期待,详实数据为后续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团召开专题工作会

对话传承解码千年鼓韵文化基因

团队专程拜访市级非遗传承人蓝庆阳,系统学习会鼓从宋元驱邪祈福到当代文化符号的演变历程。通过单槌点”“双槌花等技法演示,师生们深入理解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的艺术精髓。在传承基地展示馆,宋代战鼓、清代祭祀鼓等珍贵遗存让队员们触摸到鲜活的历史脉络。

实践团专程拜访市级非遗传承人蓝庆阳

匠心制鼓沉浸体验传统工艺

实践团深度参与会鼓制作全流程:从选材识料、挖凿鼓身,到蒙皮固定、自然风干。在蓝庆阳老师指导下,队员们亲手处理樟木鼓身、上等黄牛皮鼓面,在选材—蒙皮—晾晒的完整工艺中体悟一鼓一世界的匠心。成员小李感慨:每一道工序都是时间与技艺的对话。

参观马山县壮族会鼓传承基地展示馆

实践团深度参与会鼓制作全流程

千锤百炼汗水浇铸会鼓精神

蓝庆阳老师开展一对一教学,从手腕寸劲控制到双槌交替节奏,逐一拆解示范。师生们以+黑模式强化训练,烈日下汗水浸湿衣背,暮色中鼓点渐成合奏。从零散鼓点到雄浑乐章,打磨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会鼓精神。

蓝庆阳老师开展会鼓技法教学

广场展演青春鼓韵点燃传承热情

在马山县体育馆广场,10面会鼓列阵,蓝庆阳老师以三声沉稳鼓点开启展演。实践团师生接力击鼓,传统技法与青春创意交融,最终汇聚成震撼人心的合奏。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许多年轻人主动询问学习事宜,非遗传承的星火就此点燃。

这场融合传统技法与青春创意的表演,赢得现场民众阵阵喝彩。此次展演不仅是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更非遗传承从“课堂认知”走向“实践表达”的体现

实践团开启马山会鼓的展演

实践团与蓝老师团队合影留念

千年会鼓韵,青春正当时。团队创新四维一体传承模式:以明方向、以践匠心、以铸精神、以传文化,实现非遗传承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深耕的跨越。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让青春成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

供   稿:设备与环境学院 冀旭月

一审一校:设备与环境学院 徐晓雪

    党委宣传部 陈熙

二审二校:设备与环境学院 徐静

    党委宣传部 何丽梅

三审三校:设备与环境学院 侯文淑

    党委宣传部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