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文化NEWS

广西建院“壮美青音边疆行”宣讲团赴靖西市、南宁市4村(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6 来源:

7月12日至18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壮美青音边疆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双语宣讲团先后深入靖西市和南宁市多个社区村屯,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双语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

宣讲团出发前合影

创新双语宣讲 ,思想“声”入人心

在靖西市龙潭社区、城中社区和汤峒村,宣讲团创新开展金句微课堂”双语宣讲活动。这支由60%壮语熟练成员组成的团队,巧妙运用普通话和壮语双语优势,将民族团结边疆治理”等理论精髓转化为生动朴实的百姓语言。宣讲现场,山歌传理论”等特色活动赢得村民阵阵掌声。用壮话讲政策,听得懂,记得住!”汤峒村村民黄大叔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金句”双语微课堂现场

针对不同受众,宣讲团精准设计宣讲内容。在南宁市大同社区,团队以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金句为切入点,通过多民族主题绘本讲解和互动游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靖西会场的戍边英雄双语宣讲会上,成员们深情讲述守边卫国的感人事迹,寸土不让、护我家国的誓言引发强烈共鸣村民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听了英雄的故事,更明白脚下这片土地的分量!”一位老党员更是动情地说。

“戍边英雄”双语微课堂现场

深挖边疆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宣讲团深入开展边疆·家园·我口述史采集活动,走访8户具有代表性的边疆群众。在采集过程中,老党员李文付36年坚持举办村晚的故事、南坡乡中心小学潘承安校长讲述的教育变迁、跨国婚姻家庭杨成德夫妇的文化交融经历等鲜活故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边疆群众的家国情怀。


宣讲团成员入户进行故事采集

团队还专程前往靖西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壮族博物馆领略民族文化。丰富的传统服饰、古老器物和民俗展品,让队员们对壮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走进靖西市烈士陵园、参观靖西市壮族博物馆

扎根基层实践 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践中,宣讲团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工作。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座谈、走访居民、参与日常调解,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基层工作的温度与难度。市政与检测专业的队员还发挥专业优势,对城区街道雨水反灌问题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建议。

“面对面”座谈会

走访调研现场

在汤峒村,队员们协助靖西市农业局开展玉米种子发放工作。“这不仅是秋收的希望,更是产业发展的好兆头!”村民接过种子时充满期盼的眼神,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助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意义。

团队成员协助靖西市农业局发放农作物种子

本次社会实践中,宣讲团通过理论宣讲、文化传承、基层实践等多种形式,既为边疆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活力,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队员们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宣讲方式,为边疆地区思想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供   稿:市政与交通学院 文/黎丹 李德华 黄海媚 图/李娇娇 傅俊涛

一审一校:市政与交通学院 刘雪妮

     党委宣传部 陈熙

二审二校:市政与交通学院 何炎

     党委宣传部 何丽梅

三审三校:市政与交通学院 刘海彬

     党委宣传部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