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绘梦乡村”实践队怀揣着画笔与热忱,奔赴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龙湾乡加范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他们用艺术装点乡村,用行动服务乡亲,在红水河畔留下了青春的足迹。
精心筹备,整装待发
为了让党建宣传真正深入民心,实践队提前一周便进入“备战状态”。筹备会上,队员们反复推敲行程细节,精心采购颜料、脚手架等物资,并搜索、筛选了大量党建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图文素材,力求创作出村民喜闻乐见的墙绘作品。出发前,校训石前的合影定格下青春誓言——“用画笔绘出乡村新貌,让党建引领在基层落地生根”。满载物资与期待的车辆,驶向大山深处的加范村。
实践团队出发前大合照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队员们热烈讨论着调色技巧、墙面处理和图案比例等细节,为即将到来的创作做足准备。抵达加范村,红水河畔的铁索桥与两岸青山相映成趣,乡村的宁静美丽瞬间点燃了队员们的创作激情。
“这就是我们要创作的地方!”队员们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眼里满是期待。
墙绘创作,汗水浇灌色彩
7月14日,村委会一面10.1米宽、3.5米高的白墙成了队员们的“主战场”。35℃高温下,大家分工协作:寻来废弃的上下床代替脚手架勾勒高处线稿,仔细测量比例,用粉笔精准构图。
午后骤雨突袭,豆大的雨点砸落。“线稿不能冲掉!”短暂的焦灼后,大家更加专注。雨停时,完整的线稿已牢牢定格在墙上。随后的四天,队员们开启“加速模式”:鲜亮的红与庄严的金被精心调制,华表柱的纹路由勾线组细细描摹,填色组让红绸与天安门轮廓逐渐立体。指导老师甚至用喷枪绘出蓝天暖云。夜晚,村委会灯火通明,队员们借助路灯微光完善细节,直至完美呈现。
实践队员们协作勾勒墙画的线稿
实践团队连夜为墙绘填色
指导老师使用喷枪喷上云朵的形状
最终,斑驳的白墙焕然一新:涌动的红绸、闪耀金光的天安门、诉说传承的华表柱、勾勒奋进脉络的城市剪影,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这画真好看!”“上面的字我们都认得!”路过的村民纷纷驻足感叹,这里成了村里最亮眼的文化阵地。
墙绘初步完成
墙绘整体完成
初心延续:从画笔到镰刀
墙绘落成,队员们的服务热情并未停歇。得知部分农户因劳力短缺,玉米地的秸秆尚未清理,团队负责人当即决定“画里的初心,要落到田埂上。”队员们拿起镰刀,走进玉米地。烈日下,他们弯腰挥汗,收割秸秆。“这些孩子真能吃苦!”村民们的称赞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实践团队帮助村民收玉米秸
“墙绘是‘活精神画像’,助农劳动则是‘行动答卷’。”团队指导老师总结道。此次“三下乡”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教育课。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用画笔和汗水,为加范村增添了亮丽色彩,也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与加范村驻村书记合影
供 稿:信息工程学院 莫冰梅 陈红 梁腾升 卢树华
一审一校:信息工程学院 徐田保
党委宣传部 陈熙
二审二校:信息工程学院 梁腾升
党委宣传部 何丽梅
三审三校:信息工程学院 冯业
党委宣传部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