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艺脉相传”民族文创设计大赛师生作品展暨新概念刘三姐文化主题展,在校园内掀起一场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交织的文化盛宴。本次展览由学校团委主办、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承办,以“铸魂中华新篇 创新民族文创”为主题,汇聚三大亮点,作为第二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特色活动,吸引全校师生关注。
多元文创作品诠释民族文化新表达。展览集中呈现艺术设计学院师生200余件匠心之作,涵盖产品设计、素描色彩、视觉传达等多个领域。创作者们从壮族织锦、苗族银饰、瑶族刺绣等非遗元素中汲取灵感,打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学生团队设计的“壮锦纹样融入室内空间设计”将几何图腾融入智能家居,让千年织锦技艺在室内家居中焕发新生。

学生观展
跨校联动共塑“新概念刘三姐”文化IP。展览特别邀请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携“新概念刘三姐”文化作品重磅加盟,通过多媒体影像、装置艺术、互动体验等形式,重新诠释这一广西标志性文化符号。展区内,观众可通过搜索歌词“参与”对歌互动;刘三姐现代系列插画则将经典人物形象植入都市生活场景,引发“传统文化如何与Z世代对话”的思考。
“新概念刘三姐文化”主题板块作品
国家级作品首次校内全系列展出。展览现场,我校国家艺术基金入选者、高级工艺美术师覃石胜老师的《瑶童塑梦》系列雕塑成为焦点。该系列作品以广西南丹白裤瑶儿童为原型,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瑶族少年儿童嬉戏玩耍的生动场景。其中,代表作《南丹的春天》以长达1.9米的体量,展现白裤瑶族儿童围绕一根树干开心玩耍的幸福瞬间,完美呈现了儿童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状态。作品既保留民族文化原真性,又注入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该系列曾获“百花杯”评审活动金奖,此次系首次在校园内进行全系列展出,为师生提供近距离观摩国家级作品的珍贵机会。

展览期间,覃石胜老师及广西艺术学院专家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观众漫步展厅,既能触摸壮族织锦的经纬纹理,聆听刘三姐民歌的数字化改编,又能通过影音设备“走进”少数民族村落,在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碰撞中,感受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澎湃力量。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设计学院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以文化为纽带,搭建起校际合作、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

覃石胜老师为师生介绍《瑶童塑梦》系列南丹白裤瑶题材雕塑作品
师生合影
供 稿:艺术设计学院 文/覃芳芳 图/黄海文 李恒辉
一审一校:艺术设计学院 张悬鹏
党委宣传部 陈熙
二审二校:艺术设计学院 唐红星
党委宣传部 何丽梅
三审三校:艺术设计学院 陈菲菲
党委宣传部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