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要闻NEWS

“我”与职教合作发展大会|用音乐搭建桥梁:校友赵雅兰为职教盛会注入青春之光

时间:2025-09-19 来源:

从平面设计到音乐作词,她以艺术为桥,用旋律作舟,让中国(广西)-东盟职教合作发展大会的故事随着《青春的光》传唱四方。

在我校艺术设计学院2013届校友赵雅兰的工作室里,一份为中国(广西)—东盟职教合作创作的乐谱静静摆在案头。作为这首歌的作词人,赵雅兰刚刚完成了又一次修改完善。“我希望这首歌能唱出中国与东盟青年通过职业教育相连的共同梦想。”她说。

2023年赵雅兰当选第十届南宁市青联常务委员,在南宁市青年联合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留影

跨界创作:从视觉设计到音乐作词的华丽转身

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赵雅兰的职业生涯完成了一次从视觉到听觉的跨界转型。如今身为知名音乐作词人、策划人和广西青联委员的她,专业背景为她的歌词创作提供了独特优势。

“艺术设计专业训练让我习惯将文字转化为视觉意象。”赵雅兰表示,“写词时我常先构建画面框架,像设计构图一样安排意象的层次与色彩。”这种视觉思维与音乐创作的结合,使她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声画同步”风格。

回首在校时光,赵雅兰认为母校的培养为她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西建院是一个特别好的摇篮,老师们鼓励大家自主创作,发挥特长。”在校期间参加校广播站和系学生会的经历,培养了她的共情能力,为后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养分。

2010年,赵雅兰(中)在校期间参加学院朗诵比赛现场照

《青春的光》:以音乐诠释中国(广西)-东盟职教合作愿景

谈到为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创作歌曲《青春的光》时,赵雅兰分享了选择“光”作为核心意象的初衷:“‘光’是青春能量的具象化——它既是技能淬炼的电光火石,也是文明传承的薪火之光,更是东盟青年共绘未来的希望。”

赵雅兰为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创作的歌曲《青春的光》填词

歌词中精心设置的“澜沧江”“铜凤灯”与“壮锦”等意象,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解释道:“澜沧江象征中国与东盟共饮一江水的天然纽带;羽纹铜凤灯代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技艺传承;壮锦则隐喻各民族文明交织共荣。这些意象构建了‘自然—历史—文化’的立体维度。”

赵雅兰在作品中构建的“光的三重维度”颇具深意:“技艺之光对应智能制造、非遗复兴等职教赛道多元价值;成长之光喻指技术赋能下个人与产业的协同进化;未来之光则以青年协作折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用心创作:用真挚情感唱响时代主旋律

创作这样一首既要体现职教特色,又要展现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歌曲并非易事。赵雅兰坦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避免口号化表达。“我采用以小见大的策略,用‘黄皮肤黑头发年轻的太阳’具象化东盟多元群体;用‘为梦想洒汗水’聚焦个体奋斗;用‘山海相依’自然隐喻地理与人文联结。”

作为创作了大量广西主题音乐作品的作词人,赵雅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叙事”风格。她认为打动人心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作品要上去,人就要下去。我的创作灵感除了广西的人文历史和山水风光,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

赵雅兰在2023年“冬游广西”黄金季宣传推广活动演出照

赵雅兰同时还是非遗市集品牌“那里市集”的主理人,深耕广西非遗领域。这段经历让她对“非遗复兴”和“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理解:“不论是作词,或是任何的工作场景,我们不仅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还要学会如何将传统技艺跟时代技术相结合。”

赵雅兰与她创办的非遗市集品牌“那里市集”

对于怀有艺术梦想、考虑“跨界”发展的学弟学妹,赵雅兰建议:“跨界不是放弃专业,而是用专业重构世界。当你将本专业视为观察世界的棱镜,勇敢带着这套方法论闯入新领域,你会发现——所有学科最终在顶峰相连。”

谈及未来规划,赵雅兰表示将继续坚持创作有温度、有力量、有品格的音乐作品。“在文化策划领域,我也会继续探索广西文旅和体育相结合的IP创意,希望能打造下一个像‘那里市集’一样出圈的爆款。”

最后,赵雅兰为母校和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送上祝福:“愿母校成为照亮技能文明的灯塔,让中国与东盟青年在此聚光成芒,携手绘制未来的锦绣蓝图!”

供   稿:党委宣传部 何丽梅

一审一校:党委宣传部 韦植巍

二审二校:党委宣传部 陈 熙

三审三校:党委宣传部 黄媛媛